怪现象1:该戴眼镜的人不戴眼镜
不少家长不愿过早给近视的孩子戴眼镜,认为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加深,一旦戴上眼镜,就再也摘不下来了,能不戴尽量不戴。
点评:近视度数加深现象,主要与其不注意用眼卫生、阅读习惯不良有关,与戴眼镜并无直接关联。
对策:对有一定近视度数的青少年患者而言,适时配戴合适的眼镜是减轻视疲劳、减缓近视度数加深的有效手段。
怪现象2:不该戴眼镜的人却戴上了眼镜
五岁以内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远视,只要不超出生理性范围的远视度数,是不需要配眼镜的。
点评:随着年龄增加,眼轴逐渐加长,屈光状态逐渐向正视眼方向发展。
对策:儿童验光需要到正规医院散瞳。
怪现象3:“近视”了,才想到“预防”
现在国内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:要么无目标地搞全民预防,要么等发现孩子已经变成近视了,再想到要预防。
点评:近视并不是一朝一夕“突然”发生的。家长们之所以对孩子的近视“后知后觉”,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眼科检查的意识,以至于无法早期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。
对策:从3岁儿童开始,每6个月去医院眼科进行散瞳验光和眼部检查。把验光度数、眼轴长度、角膜曲率半径、眼压、身高、体重等数值记录下来。
怪现象4:配镜图省事,验光“毛估估”
近视眼镜要配得浅些,远视眼镜要配得深些;电脑验光快而准,人工验光可以省;验光配镜是小事,何必去医院或正规眼镜店那么麻烦;验光略有误差,没什么关系……
点评:在这些理念的误导下,许多人戴上了不合适的眼镜,不仅容易发生视疲劳,还会加速近视眼的加深与发展。验光配镜不正确,会使外界物体不能在眼底黄斑区形成清晰的物像,相当于人为“制造”近视眼。
对策:镜片的度数并不等于验光的数据,必须根据眼位状态、调节功能强弱、散光轴向等双眼的医学表现,进行正确的处方。这就是医学验光与普通验光的本质区别。
怪现象5:误会近视眼的“本质”
人们普遍认为,近视眼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眼睫状肌调节功能过强,因此只要放松眼睫状肌,就能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。
点评:研究发现,青少年近视眼患者中,调节功能过强者也不到5%,绝大多数(95%以上)近视眼患者眼睫状肌的功能状态是迟缓或不灵活的,而非过强。
对策:与其花钱买产品,不如天天做“对眼”。每天早到学校5分钟,练习“对眼”(中指放在两眼前方,渐渐向鼻子靠拢,双眼始终紧盯手指)“近视眼不是睫状肌调节过强,而是功能紊乱、不足所致”。
怪现象6:迷信“防近”产品,忽视“环境”改善
点评:世上真有能治愈近视眼的灵丹妙药吗?回答是否定的!因为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很复杂,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来防治,没有捷径可走。迄今为止,还没有一种药物或器械被证实能治愈近视眼。
对策:预防近视,从改善环境因素做起。具体措施包括:①妈妈多运动,给宝宝一副健康的眼球。②别让婴儿过早、过度用眼。③不要让孩子在强光、暗室或晃动的车厢里看书。④读书、写字姿势要正确,头正身直,眼距离书本30厘米,指尖距笔尖2厘米,不要躺在床上、趴在桌上看书。⑤多参加户外活动,每天1节体育课。⑥避免长时间疲劳用眼,持续工作或使用电脑1小时,应休息10——15分钟。⑦不要乱点眼药水,以免其中所含的防腐剂危害眼睛。⑧握笔姿势不正确,也会导致近视。